400-611-3651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动态

液晶显示器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液晶显示器产业市场之分析(摘自百度文库)

◆    需求面分析 
显示器产业,是继半导猎产业之后,全球重要的产业之一。根据Display Search的研究指出,今年全球DRAM营收将达228亿美元,晶圆代工营收为213亿美元,合计两者营收将高达441亿美元,可是面板厂预估今年营收将高达477亿美元,DRAM与晶圆代工厂的投资金额比面板厂大很多,但营收却比面板厂小,显示面板产业的投资效益超过半导体产业。 
根据光电科技工业协进会统计,在主要下游应用如笔记型电脑(NB)、LCD Monitor的需求带动下,2003年全球大尺吋面板的市场规模,较2002年大幅成长了53.1%,不过, 2003年液晶显示器市场的发展仍未能满足市场需求,主要是由于15吋和17吋液晶面板供应不足所造成,其原因是:由于第五代线产品良率比较低;液晶面板所用的玻璃供货紧张;在液晶面板的产能限制下,由于液晶电视面板的利润较液晶显示器更加丰厚,液晶面板厂商加大了液晶电视面板的出货量。 
 2004年预估,全球笔记型电脑对液晶面板的需求为4,680万台,液晶电视为920万台,液晶显示器为7,500万台左右。这些资料为单项产品对液晶面板的需求量,由于用在液晶电视的面板与用在LCD Monitor或者笔记型电脑的面板尺吋不同,液晶电视面板的尺吋可能要比笔记型电脑用的面板大5倍以上,因此,如果按液晶面板的面积计算,液晶电视对液晶面板的需求远远大于LCD Monitor。按单项产品计算,2003年全球液晶显示器市场中,LCD Monitor市场需求量约占53%,笔记型电脑占38%,液晶电视只占4% ( 表一 )。 
2003年全球液晶显示器市场需求量最大是北美洲,其次是西欧。西欧进入液晶显示器市场较早,市场发展一直较平稳;市场成长速度最快的是亚太地区,市场需求量在全球排名第三位。亚太地区液晶显示器市场快速成长的原因,主要是来自于大陆的市场,预计2004-2005年是大陆显示器市场发展关键的两年。 
液晶显示器应用市场一般预料将不断扩大,其中多媒体将是液晶显示器的最大需求,也是液晶显示器未来发展的趋势;在专业的领域里,将通过连接多个显示器进行显示;通过读卡器,把拍摄好的照片直接输入液晶显示器进行显示;这些特殊的应用市场,也会使液晶显示器市场有一个很大的需求量。目前笔记型电脑外接显示器的需求量还非常小,未来如果所有的笔记型电脑都会在某一些场所内外接一个的显示器,则届时液晶显示器市场就会等于或者超越PC的市场。 
LCD监视器替代CRT监视器的效应仍在扩大之中,结果使得CRT监视器产业逐渐衰退,2003年资料显示,CRT显示器已呈现负成长 ( -16% )。CRT监视器市场的未来取决于LCD监视器市场的发展, 2003年,由于LCD监视器面板供应不足,CRT监视器仍占据市场需求量很大的比重,但2004年CRT监视器将失去市场主流的地位,LCD监视器市场需求量将首次超过CRT监视器。 
 2004年,第五代液晶显示器生产线预计将进入量产阶段,下半年LCD监视器价格也将进入一个调整期,对于 CRT监视器市场需求量会带来一定负面影响,2003-2006年CRT监视器市场将以每年平均20%速度递减,未来CRT监视器市场需求会保持在特殊的专业领域市场,也包括低收入的消费群体。2004年,全球大尺吋面板的市需求量,预估仍会较2003年大幅成长34.4%,其中LCD监视器仍占需求量的最大比重,达到55.1%,较2003年所占比重53.5%提高。 

表一 全球大尺吋面板需求量

QQ截图20150713142228.jpg

据估计,2006年全球液晶显示器市场规模将达到2亿台 ( 表一 ),其中,应用在液晶监视器部分为1亿2,000万台,约占60%,笔记型电脑部分5,400万台,约占26%,液晶电视部分2,200万台,约占11%。 
 全球主要大尺吋TFT-LCD生产国为日本、台湾及韩国,目前全球有十座五代线及一座四.五代线液晶面板厂,分别为韩国的LG. Philips LCD二座、三星电子三座;台湾的友达光电、奇美、瀚宇彩晶、广辉、华映等共有六座;2004年将有群创科技一座五代及日本夏普一座六代线液晶面板厂加入生产。 而大陆近年亦积极呈现前进平面显示器市场的野心,除了上海广电与日本NEC合作之外,京东方则并购韩国Hydis,顺利取得进入TFT LCD的门票,并预估于2005年正式加入五代线的生产行列,渐渐在国际上取得一席之地。( 表二 ) 

表二 主要竞争国家次世代液晶显示器生产线 

2.jpg

2003年,韩国大尺吋液晶面板产业产量位居全球第一,全球市场占有率为 42%左右。三星电子TFT-LCD三条第五代生产线,预计2004年三星三条五代线将达到全球面板业最高月投片量20万片。与日本SONY公司共同投资设立第七代液晶面板生产线,已完成合作备忘录的签订仪式,双方总投资额为20亿美元,预计2005年夏季开始投产。 
LG.Philips LCD两条TFT-LCD第五代生产线,2003年底月投片提高到12万片。第六代TFT-LCD生产线投资金额为15亿美元,玻璃基板规格采用1500mm×1850mm,最大月投片量为9万片,将于2005年启用。 
日本是最早发展液晶产业的国家,但在2000年间已被韩国超过,2002年再被台湾超过,2003年排名全球第三位,市场占有率为19.5% ( 图一 )。随着韩国及台湾厂商陆续开出大尺吋面板生产线产能,日系液晶面板厂商在价格竞争上已失去原来的优势,如日立Display、富士通已逐步降低大尺吋LCD面板生产比重,提高小尺吋LCD面板产量,以减弱大尺吋面板市场降价竞争所带来的冲击。

3.jpg

图一 TFT-LCD产值区域比暨预测 
日本夏普TFT-LCD第六代生产线将于2004年一季度投产,是全球首家表态进入第六代的厂商,投资金额1,000亿日元,第一阶段月投片量约2.5万片。日本夏普在全球液晶电视市场占有率达80%以上,是全球最大LCD TV面板制造商。 
 东芝松下Display ( TMD ) 生产大尺吋LCD面板,今后将加速移往海外,日本生产基地则以生产高附加值的手机用小尺吋LCD面板为主。未来10英吋以上大尺吋LCD面板生产业务将移至新加坡厂,新加坡厂于2002年8月投产,目前以生产12~17英吋LCD面板为主。 
 大陆自2002年上半年就传出上广电与NEC合资及北京东方投资液晶面板五代线,但到目前为止两家都停留在建厂阶段,相对于全球液晶面板大厂三星电子、 LG.Philips LCD、夏普、友达光电等均已开始投入第六代成七代面板生产线相比,仍落后一段。其原因在于,一是由于投资液晶面板产业需要几十亿元的资金,对于大陆内地厂商是史无前例的,政府相关部门的审批也是相对谨慎;二是与国际大厂相比,大陆内地厂商缺乏相应的上下游产业链整合规模化从资本融资经验;三是缺乏相关技术人员;四是大陆内地涉足大尺吋液晶面板产业较晚。从韩国及台湾液晶面板厂选择投资七代线及六代线状况比较,我国面板厂商以选择六代线为主 ( 表三 ),因七代线与六代线投资金额玻璃基板差距可观,难度更高,投资六代线保险系数要高一些。六代厂的玻璃比五代更大、更薄,生产过程及搬运中困难度相对更高,但七代线风险更高,由于六代线已经有夏普、LG.Philips LCD的投产经验可供参考,目前宣布投资七代线的三星电子仍属于规划阶段。

表三 台湾次世代液晶显示器生产线

4.jpg

友达光电有两座TFT-LCD第五代生产线,月投片量将达到12万片。在台湾中部科学园区投资规划兴建第六代或第七代TFT-LCD新厂,总投资金额达1,425亿元新台币,预计在2005年3月完工投产。 
翰宇彩晶TFT-LCD第五代生产线月投片量为9万片,2003年四季投入生产。在台湾南科将设立第一条六代线,于2004年二季度建厂后,将再设立另一座六代厂或七代厂,二座厂的投资额达2,000亿元新台币。 
中华映管TFT-LCD第四.五代生产线,投片量已达到满载7.5万片;该公司3年内将投资900亿元新台币用于建设液晶面板六代线,月投片量9万片,预计2004年底或2005年初投产,中华映管是台湾第一家,也是全球第四家宣布投入六代厂的厂商,是台湾惟一拥有TFT面板及等离子电视(PDP)厂的厂商。而鸿海集团群创光电公司TFT-LCD第五代生产线最大投片量为5万片。

奇美TFT-LCD第五代生产线于2003年四季度起正式投产,是台湾第三家五代厂投产的TFT-LCD面板厂商,也是全球最大单一厂区最大产能的TFT面板厂,投片量为月12万片玻璃基板,已宣布投资3,000亿元新台币,在南科设立以电视面板为主的三座六代或七代厂。 
广辉电子TFT-LCD第五代生产线于2003年二季度投产,初期月投片量3万片,嗣后投片量将逐渐提高至6万片。七代线厂设厂地点定在桃科,投资金额800亿元新台币,包括一座彩色滤光片厂。 

◆    液晶显示器产业未来的趋势 
TFT-LCD产业是一场不折不扣的资本竞赛,需要庞大的投资金额,有着极高的进入与退出障碍。投入该行业从「进入」到「投资」到「降低成本」到「再投资」等于是一条不归路。如何进一步取得资金做下一阶段的投资,成为投资者最关注的考量。因为,唯有不断地投资扩产,才能保持领先。如同广辉董事长林百里所说,未来必须每两年建一座TFT厂,才能保有竞争优势。 
台湾开始量产TFT-LCD,不过是最近三年的事。但由于TFT的制程与半导体十分相近,台湾在半导体产业所累积的人才与技术,使得台湾在切入TFT-LCD产业之后,能很快提升品质与良率。再加上台湾TFT业者即使面对产业低迷时期,仍勇于投资,终于造就出台湾在此一产业的优势地位。 
 反观日本厂商,在第四代生产线之后,投资脚步就畏缩不前,因此在强调不断投资扩厂、提升量产规模的TFT-LCD产业中,逐渐撤退,转而发展先进技术与利基型产品。另一方面,韩国厂商发展TFT-LCD较台湾早,产业结构也较台湾完整,因此,现阶段韩国厂商在成本与价格上,都具有主导的优势。 
 面对投资金额庞大的TFT-LCD产业,再加上韩国厂商投资脚步的快速,台湾厂商若要在这个产业生存,只能选择跟从韩国厂商的脚步继续投资。一旦跟不上领先者投资的脚步,就只能宣告退出。TFT产业俨然成为一场资本竞赛。 
TFT-LCD的应用,以笔记型电脑、监视器、手机为主。LCD TV则因为使用面积较大,并且可进入一般家庭市场,特别受到瞩目。目前,台湾的TFT-LCD面板有九成八的业务仰赖竞争激烈且毛利率较低的笔记型电脑与桌上型显示器, 然而面对未来产品趋势朝向小型化(如手机,PDA)及更大型化 (如LCD TV)发展,台湾厂商下一步投资的重点,有可能针对此两项较弱的市场。( 图二 )

5.jpg

在LCD监视器方面,根据资策会市场情报中心(MIC)估计, LCD监视器占整体监视器出货比例将由2002年26.28%,向上提升至2003年的36.74%。相对地,全球CRT 监视器呈现持续衰退现象。此外,根据五代厂设厂进度与产能供需,预计最快2004年下半开始,LCD监视器出货可望超过CRT监视器,2005年比重可望超过50%。 至于新兴的液晶电视机市场,由于液晶面板价格偏高,市场需求不如预期。不过,根据Display Search预测,电视用液晶面板价格将于今后一、二年内大幅滑落,30到40吋等大尺吋面板价格的跌幅将大于15至20吋面板价格的跌幅。Display Search指出,2004年以后30至40吋面板价格跌势可望趋缓,2006年40吋面板价格约为1,000美元,30吋则为500美元;与2004年第1季相较,跌幅约为20%。 
至于中小尺吋的手机面板应用市场方面,目前可用于手机之显示面板,以技术区分主要可分为STN、TFD、TFT、LTPS及OLED五种。然而,目前手机用面板,不管是单色或是彩色,主流技术仍是STN,而非TFT。但预计2004年在彩色手机市场成长的带动下,五代线产能开出,厂商如三星、LG.Philips布局中小尺寸,将二代及三代线转为生产中小尺吋面板,台湾厂商也可望大规模开始供应彩色STN面板,友达、华映及奇美等TFT厂也将陆续加入中小尺吋面板市场战局。( 表四 ) 

表四 台湾重要液晶显示器厂商产品分布

15.jpg

由于STN与TFT技术发展较其他技术为成熟,产业供应结构较完整,未来几年之内主流技术仍将以STN与TFT为主。面板业界专家表示,2003年彩色手机面板大致由Color STN及TFT-LCD面板瓜分,两者比重约为六四比。目前在日本上市的新手机中,已有75%以上内建了数位相机,让TFT-LCD业者有很好的切入机会。此外,日本的彩色手机,目前也以TFT-LCD居多,Color STN成为少数。这种趋势也可能在二、三年后在台湾或欧美流行,威胁到Color STN业者的生存。 
再以目前市场上的主流商品17吋面板的供给来说,2003年包括LG.Philips、三星电子、友达、广辉与奇美,都有五代厂产能陆续进入市场,华映也有一条第四.五代厂已经进入量产,有效产能几乎全部瞄准17吋面板而来。「供给可能过多」是市场分析师几乎全部看坏17吋面板未来价格走势的主因。

此外,南韩厂商的17吋面板生产成本较台湾低,也是引发降价竞争讨论的另一原因。据估计,南韩厂商的17吋制造成本比台湾制品低5~8%,一旦韩商出现强力竞争、以成本价格出货,台湾面板厂可能将陆续出现流血竞争。 
事实上,第五代TFT-LCD生产线除了可以生产更大尺吋的面板之外,其主要意义是在于成本的降低。然而,影响供给平衡与市场价格的因素很多,包括:各厂商的集资顺利与否、各厂商第五代生产线良率提升的速度、玻璃基板与彩色滤光片等上游零组件供应链之建立、LCD TV市场接受的程度、厂商实际上切入市场的时机与主流尺吋的判断,以及未来厂商合并的可能性。 
 观察未来台湾光电显示器产品市场走势,关键在于第五代面板生产的切入时间点与其良率的提升速度,以及台日韩产业的竞合关系。在市场需求上,则要看LCD TV被消费者接受的程度。而彩色滤光片、玻璃基板、驱动IC等关键零组件的供应链是否能顺利建立,以及各类型中小尺吋显示器的技术发展与彩色面板量产情况,也将攸关TFT产业的生态变化。 

◆    台湾液晶显示器产业的最新发展 
1999年以前,全球前10大面板制造厂中没有台湾厂商,联友及达碁两家公司合并成友达后,2001年友达成为全球第三大面板制造商,而后奇美电子合并日本IDTech面板厂,迅速成为全球第四大面板制造厂,近年来华映、广辉等陆续成为全球第五、第六大面板供应商,相对于日本厂商陆续退出TFT-LCD面板市场占有率,显示出台湾面板产业近四年的崛起相当快速。( 图三 ) 

16.jpg

图三 全球TFT-LCD产业发展历程 
18.jpg

单位:K PCS

台湾面板业之获利,主要是来自电子资讯(IT)产品,因为台湾IT产品的生产效率,高于世界其他地方。例如液晶显示器2002至2007年的复合成长率,全球平均是28%,台湾同期间的成长率却高达33.5%,IT产业品牌大厂都到台湾来下单,带动了台湾面板产业蓬勃发展。 
从投资区域来看,2002年台湾占全球面板设备支出将近五成,已跃居全球第一名,大幅超越韩国的24.5%。2003年全球面板设备投资成长率47.8%仍落后台湾,台湾在面板设备的投资甚至在2004年都仍将名列全球第一。2006年,韩国将投资七代厂以上的设备,在面板设备支出或有可能超越台湾。 
根据工研院IEK-ITIS计画的预估,台湾在2004年将成为全球第一大TFT-LCD面板产地,估计台湾2004年生产的面板在全球的市占率将达到40.5%,超过韩国40.1%,居全球首位。2003年台湾的面板在全球的市占率为35.2%,落后韩国的42%,居第二位;日本的面板在2000年时的市占率高达49.6%,随后逐年下降,2003年的市占率仅19.5%,预估2004年日本的市占率将再降至15.7%。( 图一 ) 
目前台湾与韩国面板大厂合计已控制全球近八成的市场,台湾五大面板厂商2004年总产值估计将达148.8亿美元,首度超越韩国面板总产值146.44亿美元。台湾面板产业在全球市占率一再增加,更摆脱过去景气循环的巨幅波动,已成为稳定性及成长性兼具的电子产业。  
台湾五大面板厂近年来的表现可圈可点,不过,与台湾实力在伯仲之间的韩国面板厂,也是毫不含糊。LG Philips LCD已决定投资26亿美元建构第六代与第七代TFT-LCD厂,三星与新力合资成立的「S-LCD公司」,也将斥资近18亿美元生产第七代产品,韩国坡州(Paju)LCD工业园区的群聚优势不容小觑,台湾面板产业目前虽取得小幅领先地位,但面对韩国面板厂来势汹汹,预料还有一场惨烈的激战要打。

大陆的面板产业可说是仍处于萌芽阶段,北京东方电子(BOE)2003年1月底并购韩国Hynix的TFT-LCD部门,计画2005年于北京投产第一条五代线,并于2006年量产;上海广电(SVA)与NEC合作,计划于2004年第四季在上海量产。可见大陆在2005年以后才有两条新五代线陆续投入量产,相较于台湾面板大厂纷往六代、七代线制程发展,其间仍有相当程度的差距。 
目前,大陆正在成长的本地LCD监视器、LCD TV和笔记型电脑制造业已成为大尺吋LCD面板的一个新兴市场,但台湾的LCD面板厂商截至现在仍以服务台湾厂商在大陆的EMS和ODM为主。不少台商表示,尽管大陆本地电子资讯业正在蓬勃发展,但到目前为止仍看不到有很大的需求,因此,他们现在的服务仍集中在原有的客户群,但同时也在加紧开发大陆的潜在客户。 

◆    结 语 
从全球竞争的形势来看,台湾面板厂商与韩国厂商成对立之势。产能与价格是LCD产业的竞争铁律,差异化的空间十分有限。目前韩国制造商如三星和LG·Philips具比较明显的竞争优势。首先,从产能来看,在韩国和台湾厂商各自完成产能扩充后,韩国面板厂商的总产能还是比台湾多出500万片。其次,在成本与价格方面,韩国厂商已经采取了许多措施来增强其成本的竞争力如缩减行政经费、重视自主研发和专利权的申请,进一步创造独特成本优势以及积极赴大陆设厂。目前三星与LG·Philips都在大陆拥有TFT LCD后段制造的LCM厂及监视器工厂,能进一步创造成本优势。此外,台湾产业分工的模式,也跟着影响到因应产业需求巨变的速度。由于台湾TFT-LCD产业上游的关键零组件,由个别独立的厂商供应,零组件厂商往往要看到产业复甦的讯号明确后,才开始扩产,与韩国三星或LG零组件自制的模式不同,2003年大尺吋面板的热潮,台湾厂商就曾因上游零组件彩色滤光片供应不及,而影响出货。上述的这些情况对台湾面板厂商形成了极大的竞争压力。面对这种局面,台湾厂商除了加快产能的提升外,还从其他方面着手来增强自己的竞争力。首先,台湾面板厂商在竞争策略上,大多选择与日本厂商合作,来打击韩国对手。例如奇美光电与富士通合作,彩晶与日立结盟等。日本厂商愿意与台湾厂商合作,主要是因为台商拥有完整的产业结构和扎实的制造能力。台湾厂商在获得日本的专利授权后,产品品质提升成果青出于蓝。其次,在产品线的扩展方面,友达等厂商积极发展LCD TV面板模组,并沿袭了台湾TFT-LCD产业的发展模式,即与台湾背光模组厂商策略联盟,由友达提供面板、明基集团提供资金与客户、日本原厂提供技术,建立台湾独特的LCD TV模组供应链。目前友达正寻求大陆电视机制造商之合作,由于友达的LCD TV面板在技术上已无问题、并已经量产,加上台湾在电视机市场上并无主要的国际知名品牌,因此在彼此无明显竞争关系的前提下,双方合作的机会较大。另外,台湾面板厂商也期望通过贴身服务来赢得市场。由于地缘关系和语言文化的共通性,台湾面板供应商与大陆买家之间的交流没有任何障碍,多数台湾制造商都已实现贴近客户进行交货。在供应和付款方式上,台湾厂商也相对灵活。未来台湾的面板业者应积极把握在大陆市场的优势,及掌握面板新一代的生产技术与需求,才能与此行业最大的竞争对手韩国厂商相抗衡。

 

勤鹰科技工业显示器厂家

勤鹰科技液晶监视器厂家

勤鹰科技触摸显示器厂家

勤鹰科技液晶显示器解决方案厂家

深圳勤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ShenZhen Ichawk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专业液晶显示器产品制造商

www.ichawk.com

http://chawk998.1688.com/

 

 

返回

1430716623110634.png

地址/Add:中国 · 广东 · 深圳(518000)

总机/Tel:400-611-3651

业务/Sales:18503031009(田经理)

邮箱/Email:tianlang@ichawk.com(田经理)

                  

 

 

关闭